如果让博主盘点自己的大学生涯,说实话挺单调的,就是 –
All In 创业
博主,只不过是一个有两年创业经历的互联网年轻人。读的是双非重本的学校,在校期间开家小型软件公司,开展经营活动数次,这就是博主过往大学的基本情况。提到校园创业者,按我理解,是要分两种,一种为了参加创业比赛赢奖而在台上进行创业路演的学生,一种是为了挣钱在校期间有真实创办运作公司经历的学生。博主属于后者,业务活跃地点Base广州&广州湾。博主参与的都是要求落地的商业案例,与多个公司合作,更多追求的是项目的健壮性与快速迭代,没有其他科技园团队成员那样,做创新型或包装型项目打比赛,正是博主的团队没有花心思在参赛上,即使自己技能足够也没去争取拿奖。之前在经历添彩这方面看得过于淡泊,没去好好渡金。不过博主私心里还是个想被认可的人,目前在马不停蹄地学习新东西和沉淀自己。
时间线
编程是我的爱好,很高兴选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,进入了科班行列。
刚入大学时,博主马上搜罗学校的科技团队,看中了当时院内评分最好的科技团队,名字叫网维创业工作室。了解后发现,工作室的创始人是一家千人体量公司CEO,十多年间,给工作室投资和合作机会,提供校园外界的资源和项目,扶持学生创业。目前工作室已创立了十多家互联网企业,当时博主蛮渴望成为其中一员。
博主的大一是创业准备阶段,从成功考核进入学校科技园网维创业团队开始,与同届伙伴携手,做创业准备。作为技术骨干,博主去学习网页软件开发,掌握了java写后端的技能;
大二则是一边学习一边接业务,找机会拓展渠道;
到大三才创办公司,有了公司资质,便有了广泛的客户群,有了各种签约订单,工作忙得没有了生活,疫情期间日均工作13小时;
大四达成网维团队初始设定的创业目标–可持续性经营, 也是承接了团队的十几年创业传统。
在一番折腾后,博主于刚毕业的六月末决定直接退出股权离开公司,退出了创业赛道。
博主在大学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稍坎坷的路,路上挑战重重,但感受到每一步是渐进式,人在不断成长。过程细讲怕涉及太多个人信息,总体有得有失吧。
创业动机
- 当初就是对互联网方面有想法、有兴趣、也觉得自己有实力且合适就选择创业了,没有想得很复杂,分析很细致。
- 想过让自己创作的产品能在市场上得到认可反馈,有一个亲手打造的成就感满满的长线产品,自己顺势往复合式人才方向发展。
- 选择大学创业,是因为年轻有试错的资本,追梦也是年轻人的权利,大学是适合去积累创业经验的时间点,失败也无畏,真到上岁数很怕失去了这份激情。
- 现实有资源支撑,具备可行性,博主选择创业,能够得到机遇、人脉、客户、资金,还有创业前辈成熟的商业模式,加上一同上道的创业伙伴,博主具备足够的执行力,顺势而为了。
- 并非创业不可,博主做事也会权衡,考研,找工作,考公,创业在大一的时候都想过,这是个选赛道问题,早选择则不迷茫。机缘巧合接触了多位创业者,了解其人生轨迹后,博主内心挺愿意创业。
离开原因
根本原因是个人达到瓶颈上限,在公司里对个人发展失去信心。
博主主要负责项目技术,也参与团队管理,还会与客户对接,前期分析需求协助产品设计,后期对开发成品做验收测试,全流程打怪属于是。
什么都做,意味着什么都不精通。创业期间,博主的时间被繁杂重复的劳动工作占据,自己苦了自己,却发现一切都距离个人目标越来越遥远,得不到自身的价值追求。
博主想开了,博主的创业其实是在通过简单重复的方式赚取利润,旧的业务如此,不断探索的新业务也是如此,若是不精进自己,不赋能自身,就一眼看到尽头。
博主已经决定要成为专一的技术人员,要摆脱现状,跳出小公司氛围,离开自己的公司,裸辞去挤出时间精力去研究学习沉淀,势必把深层代码逻辑了解通透,学好算法与数据结构,深入操作系统与虚拟机,熟悉网络,数据库和分布式,跑好技术赛道。
不留恋过往,在设定目标后,参与到云上自习室,通过衡水模式的坚持+努力,最后希望找一个符合双方利益、有共同价值观的企业。11月了,博主还在坚持~
离开后感悟
总觉得,人生一定给自己一个plan B。博主也是个憨憨,当时决定创业后,主动舍弃了很多有用的机会,说不后悔是假的。首当其冲是错过校招机会,结合身边进入大厂的同学来看,
博主加入了科技园团队,若是不选择创业,按自己的学习情况,有希望进入一个不错的厂,可惜博主没有走好这一步棋。事到如今,过往就让他随风而去,走好当下才有更好的未来,博主也不放弃,有机会也去争取。